105 年 6 月 19 日 耶穌站在門外敲門?!
今日要釐清一件事,兩千年來教會捍衛的教義是不是真理? 由耶穌給老底嘉教會的信讀起,再回溯到使徒行傳記載的初代教會,希望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一、給老底嘉教會的信
啟 3:14-22 14「你要寫信給在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位阿們的,忠信真實的見證人, 上 帝創造萬有的根源,這樣說:15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16 因為你好像溫水,不熱也不冷,所以我要把你從我口中吐出去。17 你說:我是富足的,已經 發了財,毫無缺乏。卻不知你是困苦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的。18 我勸你向我 買精煉的金子,使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恥不會顯露出來;也買眼藥膏抹你 的眼睛,使你可以看見。19 凡是我所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熱心,也要悔改。20 看 哪!我站在門外敲門;如果有人聽見我的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要跟他在一 起,他也要跟我在一起吃飯。21 得勝的,我必定賜他和我一同坐在我的寶座上,正像我得了 勝和我父一同坐在他的寶座上一樣。22 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話,有耳的就應當聽。』」
解:1. 老底嘉教會為末代教會,盛況空前,耶穌卻認為她衰殘不堪,要把她吐出去。「瞎眼」、 「赤身露體」隱射教會沒有真理。神學發展至今兩千年,書籍汗牛充棟,為何上帝看她是赤 身露體,是瞎眼的?難道兩千年來教會捍衛的教義不是真理? 2. 沒有教會會承認耶穌不在他們中間、耶穌在外面叩門,一定是一開始教會就將錯的當對的 信,又消弭所有反對聲浪。今日大家來刨根,找出問題根源。
二、讀使徒行傳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點。
(一)耶穌復活升天前,在橄欖山上吩咐兩大使命。太 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 門徒,奉父子聖霝的名,給他們施洗(「奉父子聖霝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 歸入父子聖霝的名」) 「萬民」原文是萬族,耶穌要我們去向所有的民族傳福音,不是去向天下所有的人傳福音。 向萬族傳比較容易,向萬民傳難度很高,只要有一人沒傳到,耶穌就不能來。
(二) 耶穌有講到傳福音的路線,看使徒行傳 1:8 聖霝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領受能 力,並且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人。傳福音路線是耶 路撒冷(城)→猶太地(南邊兩支派所在)→撒瑪利亞(北邊十支派所在)→地極。撒瑪利 亞人是不純種的猶太人,遭南方的猶太人鄙視。福音先在猶太地傳,接著離開耶城往南邊的 兩支派傳,再往北邊的撒瑪利亞傳,俟整個以色列地傳遍,再向東西南北進軍直傳到地極。
1. 徒 1:15 那時,約有一百二十人聚會,彼得在眾弟兄中間站起來說……
解:耶穌升天後,彼得遵行耶穌的吩咐作使徒團隊的首席,帶著 120 位門徒等候聖霝降臨。
2. 徒 1:21 從約翰施洗起,直到耶穌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那天為止,當他在我們中間來往的 時候,那些跟我們常在一起的人中,應該有一個人出來與我們一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解:取代猶大的使徒身分要件是:從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算起,傳道三年半期間,一直都跟在 耶穌身邊。耶穌的弟弟雅各資格不符。120 人中只有兩人合格,掣簽選出馬提亞。
(三)使徒行傳第二章
1. 徒 2:14–21 馬可樓上聖霝降臨,門徒開始用方言大聲禱告,彼得用約珥的預言向樓外好 奇的人解釋聖霝降臨發生的神蹟。
2. 徒 2:21–36 聖霝降臨後,教會成立。彼得第一篇的講道就說明誰.能.得.救。「主」 是指拿撒勒人耶穌,他用百般奇事證明他就是上帝所立的基督。彼得一開始就確立新約教會 得救是因為稱呼耶穌基督的名。他說從前,你們猶太人守律法、靠行為,從今而後,只要相 信耶穌的名、稱呼祂的名就必得救。
3. 徒 2:37 他們聽了以後,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應當做甚 麼呢?」2:38 彼得說:「你們應當悔改,並且每一個人都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 罪得赦,就必領受聖靈,那白白的恩典。 解:猶太人問彼得,要做甚麼才能得救?彼得答:悔改。悔改的原意是回轉,猶太人過去不 相信上帝差來的耶穌,釘死耶穌,這罪極大,現在要悔改,回轉相信被釘死的耶穌是基督。 對猶太人而言,從不信耶穌轉而相信耶穌,就是悔改。彼得完全沒有講到行為。至今兩千年, 猶太人只要悔改相信耶穌就得救了。當日有三千人悔改信耶穌。
(四)使徒行傳第三章 徒 3: 19 所以你們應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著塗抹。彼得每次對猶太人講你們要為你們的 罪悔改,指的是釘死耶穌的罪,要為這罪悔改,求上帝赦免,然後接受耶穌得名,就得救了。
(五)使徒行傳第四章 徒 4:12 除了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使徒團到現在為止都是在傳得救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接受耶穌的名。徒 4:18 耶路撒冷其他教 派開始逼迫這些信耶穌的,嚴禁他們再奉耶穌的名講論教導。
(六)使徒行傳第五章
1. 徒 5:12 上帝藉著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都同心聚集在所羅門廊下。 徒 5:17 大祭司和他的同黨撒都該人都起來,滿心忌恨,徒 5:18 於是下手拿住使徒,把他們押 在公共拘留所裡。 解:看的出來嗎?初代教會彼得他們把自己當作猶太教的第四個門派——拿撒勒人耶穌派。 (第一是法利賽人派,第二是撒督該派,第三是愛色尼派)他們天天上聖殿,禱告都奉拿撒 勒人耶穌的名,猶太教做的事他們也跟著做,也許希冀成為猶太教最大的一支。他們實施人 民公社,並沒有離開城的打算,把大使命和路線拋在一旁。
2. 徒 5:42 他們天天在殿裡並在各人的家中,不斷地教導,傳講耶穌是基督。彼得他們只是 在扭轉猶太教的一些訊息,不認為自己是新的宗教。
(七)使徒行傳第六章,揀選七位執事管理膳食。上帝透過司提反之死(徒 6:8–7:60) 做一件事,寫在第八章。
(八)使徒行傳第八章
1. 徒 8:1 司提反被害,掃羅也欣然同意。從那天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受迫害;除了使徒 以外,所有的人都分散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地。
解:門徒不思往外傳教,司提反之死逼得他們跳兩步,直接到撒瑪利亞。但十二使徒仍留在 耶路撒冷,視之為教會的總部。掃羅開始逼迫教會。
2. 徒 8:14 在耶路撒冷的使徒,聽見撒瑪利亞居民領受了上帝的道,就差派彼得和約翰到他 們那裡去。
解:此時整個以色列地都有教會,如何牧養?他們施行巡迴制,使徒聽到哪裡有教會就去關 心、認證、補充、改正。初代教會並非使徒開拓或建立,信徒聽了福音,自然會去傳,教會 自然建立。到目前為止,即使使徒已離開耶路撒冷、猶太地,到撒瑪利亞,還是只向猶太人 傳福音。
3. 腓利向衣索匹亞的黑人太監傳福音。衣索匹亞是所羅門時代示巴女王建立的。示巴是亞伯 拉罕第三個太太生的孫子(創 25:1–3),今之南、北葉門,隔紅海與非洲之衣索匹亞相對。 傳說示巴女王懷了所羅門王的孩子,帶著(假)約櫃回到示巴,後將小王子送到衣索匹亞與 蘇丹邊界的原始森林生活。示巴自成一族類,每年朝貢 666 他連得金子給所羅門王。以色列 亡國後,示巴不再朝貢,挖出之黃金囤積至今。1948 年以色列復國,希望示巴歸還約櫃,黑 猶趁機提出回歸以色列之請。有 13000 人願意歸回。 4. 腓利向衣索匹亞的太監傳福音是第一次對非純種猶太人傳福音的紀錄。此時尚未對外邦異 教人傳福音。
(九)使徒行傳第九章
1. 逼迫教會的掃羅悔改,耶穌對先知亞拿尼亞說祂揀選掃羅的目的,是要向外族人傳福音(徒 9:15)。
(1)跳到使徒行傳第二十二章。徒 22:17 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 徒 22:18 看見耶穌向我說:『你趕緊地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 人必不領受。』徒 22:21 耶穌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耶穌 的意思是猶太人不會相信保羅所傳,要他離開猶太族群向外邦人傳。
(2)保羅在羅馬書說他得到橄欖樹的奧秘,上帝將橄欖樹砍掉,接上野生的橄欖。正橄欖被 砍,表示猶太人不信,被上帝撇棄;野橄欖被接上,表示現在是外邦人得救的時間。保羅提 醒大家,正橄欖被砍不是永遠被砍,等外邦人數目填滿,上帝會砍掉野橄欖(外邦教會被提), 本橄欖會被接回去,屆時以色列全家才要得救。
(3)現在是外邦人得救的時間,今華人教會戮力向以色列傳福音是白花力氣,違反上帝橄欖 樹奧秘的啟示。要等教會被提,才輪到以色列人得救。啟示錄也說明,到時是天使向以色列 人傳福音,也不是我們。 2. 徒 9:22 掃羅一開始也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當時福音已傳遍以色列地(徒 9:31)。掃羅並 不知道聖霝對亞拿里亞的啟示,立掃羅將福音帶出以色列地(徒 22:15)。是後來猶太人要 殺掃羅時,聖霝才啟示他離開。
(十)使徒行傳第十章
1. 記載第一個外族人信耶穌,彼得傳的。哥尼流是信上帝的外族人。猶太人認為上帝的福氣 只給以色列人,這是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的約,他們視外邦人如畜牲,沒想到上帝看猶太人比 畜牲還不如。
2. 哥尼流是住該撒利亞(今之敘利亞)的義大利人,他信猶太教,常行善。天使拜訪哥尼流, 要他去請彼得來講道。另一方面聖霝也讓彼得在異相中看到上帝已把不潔淨的動物變潔淨, 要彼得不要拒絕向外邦人傳福音。
3. 徒 10:28 彼得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但上帝已 經指示了我,不可把任何人當作凡俗或不潔的。彼得講道的內容寫在四十三節:所有先知都 為耶穌作見證:所有信他的,都必藉著他的名,罪得赦免。至此,彼得還是高舉耶穌的名, 得救是因著祂的名。彼得雖然沒有遵照大使命和傳道路線,聖霝仍催逼他,他的講道也沒偏 差,不過上帝已預備保羅出來。到目前還沒跟不信上帝的外族人傳福音。
(十一)使徒行傳第十一章 1. 彼得回耶路撒冷向其他使徒和長老報告向外邦人傳福音之事,那些信耶穌守割禮的猶太人 不高興福音傳去外邦,就跟彼得爭論,猶太人本位主義之重可見一般。莫怪耶穌得先給彼得 三次異象,讓他心理有準備,不然叫不動彼得。這時的彼得還很勇敢,說聖霝也賜給外邦人, 眾人才噤聲(徒 11:18)。 2. 徒 11: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並安提阿;他 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福音已傳到外邦,安提阿(今之敘利亞)為以色列地以外 最大的教會中心。慢慢地我們會發現安提阿講的跟耶路撒冷總會講的已有不同,兩邊開始分 裂。 3. 徒 11:24–26,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徒 11:26),表示基督教是在安提 阿成立的。五旬節聖霝降臨時雖然有教會,卻沒有創立新宗教,是屬猶太教的拿撒勒派,門 徒正式脫離猶太教成立基督教是在安提阿。在耶路撒冷教會,十二使徒努力融合新舊,在安 提阿教會,保羅致力走新路。
(十二)使徒行傳第十二章,有多個使徒殉道,給耶穌的弟弟雅各崛起的機會。耶穌的弟弟 雅各曾短暫出現在馬可樓的一百二十人中。雅各崛起,傳耶穌的名以外還要加上律法。在第 十一章彼得向外邦人傳福音,守割禮的猶太人聽到就不高興,已透露端睨。
(十三)第十三章,巴拿巴和掃羅被差派至海外,到塞浦路斯向猶太人傳道,寫馬可福音的 約翰與他們同行(徒 13:4),後在別加分手,回耶路撒冷(徒 13:13)。讀徒 13:42–52。 徒 13:51 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此為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決裂點, 正橄欖被砍掉的時機在此。保羅從此轉向外族人傳福音。
(十四)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內容在第十四章十五節:「各位,為甚麼這樣做呢?我們也是 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正是要你們遠離這些虛妄的事,歸向永活的上帝, 就是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上帝。
解:
1. 虛妄的事=偶像,偶像原文就是虛無。對異教外邦人而言,悔改是悔改拜偶像的罪, 從拜偶像返轉成敬拜耶穌。猶太人不拜偶像,但棄絕耶穌,悔改是悔改釘死耶穌的罪,轉而 相信耶穌的名。保羅與彼得傳的都是歸向耶穌,只是悔改的內容不同,但兩者皆不涉及道德 層面。福音的內容就這麼簡單清楚。
2. 今日每一個要信耶穌的猶太子孫都要悔改釘死耶穌的罪,因為當初猶太人說釘死耶穌的咒 詛由他們子孫承擔。但拜偶像的罪不會遺傳,若照舊約律法,拜偶像的罪頂多影響兩三代。 新約時代,信耶穌後就是新造的人,決志時悔改一次,以後就不用再悔改。
3. 天主教成於第四世紀,第一世紀保羅死後,雅各派掌權,福音內容就走偏了。初代教會走 偏,天主教跟著偏。 總結今日訊息:福音最早的內容跟耶穌的名有關,跟釘死耶穌的罪、離棄偶像有關,沒有加 上律法、道德律。